美國與中國已同意將為期90天的貿易休兵期延長,此舉旨在緩和兩大經濟體之間的緊張關係,並為解決關鍵議題的持續談判爭取更多時間。這項展延自2025年8月12日起生效,將原訂於11月10日到期的休兵期推遲,為雙邊關係的穩定性提供了一個重要的緩衝。
此輪貿易緊張局勢始於2025年,當時美國總統川普採取了包括提高關稅在內的一系列貿易政策,關稅稅率從最初的10%逐步攀升至最高125%。中國方面則採取了報復性措施,包括對美國農產品加徵關稅和實施出口限制。經過多輪談判與策略調整,雙方最終達成了一項為期90天的休兵協議,並在此期間部分削減了關稅,為緩和局勢奠定了基礎。
此次延長的休兵期涵蓋了多項關鍵談判議題,包括打擊芬太尼販運、解決貿易逆差問題以及促進美國製造業的復甦。這些議題的複雜性意味著,儘管休兵期得以延長,但根本性的經濟和戰略分歧仍有待解決。
在科技領域,一項引人注目的發展是,美國半導體巨頭輝達(Nvidia)和超微半導體(AMD)已同意將其銷售給中國的特定人工智能晶片收入的15%支付給美國政府,以換取出口許可證。這項不同尋常的協議,旨在平衡國家安全考量與商業利益,為企業在複雜的國際貿易環境中尋求合作途徑提供了新的視角,儘管其長期影響和法律基礎仍在討論之中。
此外,美國總統川普亦公開呼籲中國大幅增加美國大豆的採購量。此舉發生之際,中國對美國大豆的需求已降至20年來的最低點,巴西已成為中國大豆進口的主要供應國。川普的喊話引發了芝加哥大豆期貨市場的波動,顯示出農業貿易在美中關係中的重要性,以及潛在的轉機與挑戰。
從更宏觀的角度來看,此次貿易休兵的延長,為全球經濟提供了暫時的穩定。然而,過去的關稅升級和報復性措施已對全球供應鏈和經濟增長產生了深遠影響。金融機構的分析指出,持續的貿易摩擦可能導致通膨壓力上升,並影響全球經濟的整體表現。因此,雙方能否在持續的談判中找到建設性的解決方案,將對全球經濟的未來走向至關重要。這段時期不僅是經濟策略的較量,更是兩國尋求共同成長與理解的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