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25年8月1日起,美國對進口海鮮實施了新的關稅,預計此舉將導致紐約州布法羅當地雜貨店和海鮮供應商的價格上漲。美國消費的海鮮約有80%依賴進口,這使得該行業極易受到這些變化的影響。
Tops超市的海鮮銷售總監Jamie Bouchard預計,這些關稅將對其業務產生重大的財務影響,特別是影響包括蝦和蟹在內的各種海鮮產品。紐約州荷蘭市的可持續健康海鮮公司老闆Ty Pazian強調,進口業務每年為他的企業帶來近1800萬美元的收入。Pazian從加拿大、冰島、格陵蘭、挪威、中國、越南和印度尼西亞等國家採購鱈魚、黑線鱈、海鱸魚和雪蟹等產品。聯合國貿易和發展會議(UNCTAD)警告,由於當地生產能力的限制,可能會出現價格上漲。
為應對此情況,美國零售商和海鮮餐廳紛紛提高價格並調整菜單。一些餐廳已提高了蝦和蟹的價格,以抵消進口海鮮成本的增加。布法羅的消費者預計在未來幾個月內將在其喜愛的海鮮菜餚上感受到價格的上漲。
此前,川普政府於4月2日宣布對包括台灣在內的國家徵收「互惠」關稅,此舉震動了台灣的水產養殖業。台灣漁民擔心在對中國的出口受到嚴格限制的情況下,他們將失去美國這個最大市場的立足點。儘管川普政府宣布暫緩90天,但台灣的漁業官員和產業代表仍對此表示擔憂。行政院官員表示,在4月11日舉行首次討論後,台灣和美國預計將很快舉行第二輪關稅談判。
台灣水產養殖發展協會執行長侯彥隆指出,台灣的鱸魚和吳郭魚出口可能受到的衝擊最大。他提到,台灣冷凍海鱸魚的部分出口可以轉移到澳大利亞,而台灣在海鱸魚出口市場上最大的競爭對手之一是中國,中國面臨美國54%的關稅。根據農業部的數據,2024年台灣出口了4618噸冷凍海鱸魚,價值新台幣2.158億元(約合652萬美元),其中超過3050噸出口到澳大利亞,1197噸出口到美國。農業部的統計數據還顯示,2024年台灣出口了16859噸冷凍吳郭魚,其中13257噸出口到美國,1253噸出口到澳大利亞。侯彥隆表示,從長遠來看,美國對吳郭魚的需求減少對台灣漁業構成更大的威脅,因為台灣在吳郭魚出口市場上有多個競爭對手,包括泰國、中國、越南、印度尼西亞和巴西。他提到,巴西的關稅低於其他國家,儘管其對美國的吳郭魚出口量不大,關稅的影響仍需進一步觀察。
台東的劍旗魚漁民也擔心美國的新關稅會影響他們的銷售。一位許姓漁民告訴中央社,近期魚價一直偏低,擔心關稅會讓情況惡化。農業部統計數據顯示,台灣去年出口了2675噸劍旗魚,價值新台幣3.554億元,其中超過1300噸出口到美國。台東新港區漁會總幹事陳俊銘表示,他已聯繫漁業署討論應對措施,並呼籲漁民不要驚慌,若價格下跌將尋找其他市場。漁業署表示,正在積極探索劍旗魚的替代市場。
川普總統於4月2日宣布對與美國存在大量貿易順差的國家徵收「互惠」關稅,其中包括面臨全面32%進口關稅的台灣。白宮上週宣布暫緩90天實施新措施,僅對中國以外的所有國家徵收10%的關稅。台灣行政院正在制定一項880億新台幣(約合27億美元)的方案,以支持受川普「互惠」關稅影響的產業,其中100億至200億新台幣將用於支持農業和漁業。總統賴清德表示,台灣與美國的關稅談判不會犧牲台灣農業和漁業的利益,並強調政府致力於鼓勵中長期經濟發展,增加對美國的投資,以確保台灣產品在全球市場上保有競爭力。外交部官員表示,維持與台灣的關係具有經濟效益,並以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批准從貝里斯進口冷凍白蝦為例。FDA於週三批准了來自貝里斯的免關稅進口,此前白蝦已通過進口食品的系統檢查,這將繼續促進雙邊貿易。台灣每年消費3萬噸白蝦,遠超國內產量。台灣過去曾從宏都拉斯進口蝦來填補缺口,但在宏都拉斯於2023年3月與台灣斷交後,採購量大幅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