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9國齊聚日內瓦 塑膠污染條約談判進入關鍵階段

编辑者: w w

瑞士日內瓦正成為全球關注的焦點,179個國家的代表在此展開一場至關重要的國際協商,目標是最終敲定一項具有法律約束力的全球塑膠污染條約。此次為期十天的會議(8月5日至14日)旨在應對日益嚴峻的環境與健康挑戰,這場談判承載著全球終結塑膠污染的殷切期望,但其進程面臨複雜性與分歧。

自2022年聯合國環境大會(UNEA)通過相關決議以來,各國代表已歷經多次談判,包括在烏拉圭、法國、肯亞、加拿大及韓國釜山等地舉行的會議。然而,先前在釜山舉行的第五次會議(INC-5.1)未能就削減塑膠產量和為發展中國家提供財政援助等關鍵議題達成共識。因此,此次日內瓦會議(INC-5.2)被視為完成這項歷史性任務的關鍵時刻。

塑膠污染的規模已達驚人地步,據估計,全球每年生產超過4.6億公噸塑膠,其中約2000萬公噸流入環境,對生態系統和人類健康造成嚴重損害。一項研究指出,塑膠污染每年造成的健康相關成本高達1.5兆美元。目前全球塑膠回收率僅約9%,遠不足以應對每年產生的龐大塑膠廢棄物。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執行主任英格·安德森(Inger Andersen)警告,若不採取行動,全球將「淹沒在塑膠污染之中」,但她同時強調,透過達成條約,我們有能力扭轉這一局面。

談判的核心分歧點之一在於如何有效遏制塑膠污染的源頭。部分國家主張設定具法律約束力的塑膠產量上限並逐步淘汰特定一次性塑膠產品,而以沙烏地阿拉伯、俄羅斯為代表的石油生產國及部分塑膠製造業發達的國家,則傾向於將重點放在加強回收和廢棄物管理。這種立場差異,加上來自塑膠產業遊說團體的積極參與,使得達成廣泛共識面臨挑戰。部分國家利用程序規則和共識機制延緩進程,甚至質疑科學證據,這也考驗著國際環境外交的有效性。

此次日內瓦會議不僅關乎塑膠問題,也與全球氣候變遷的努力息息相關。塑膠生產高度依賴化石燃料,其生命週期中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巨大,預計到2040年將佔全球總排放量的5%。這凸顯了解決塑膠危機與應對氣候危機的緊密聯繫。歷史上,《蒙特婁議定書》成功解決臭氧層破壞問題的案例,為當前談判提供了範例,證明了國際合作的潛力。然而,氣候談判的經驗也顯示,儘管有《巴黎協定》等里程碑式的協議,實際減排仍面臨巨大挑戰。

聯合國政府間談判委員會主席路易斯·瓦亞斯·瓦爾迪維索(Luis Vayas Valdivieso)將此次會議形容為「獨特且歷史性的機會」,是「考驗我們集體責任」的時刻。專家們普遍認為,這次會議的結果將對未來全球應對塑膠污染的努力產生深遠影響。能否在此次會議上跨越分歧,達成一項既有雄心又具實效的條約,將是決定人類能否為下一代守護一個更潔淨地球的關鍵。這不僅是一場環境議題的談判,更是對全球合作與共同承擔責任的一次嚴峻考驗。

來源

  • Deutsche Welle

  • La pollution plastique envahit la planète : d'ultimes négociations débutent à Genève pour y remédier

  • Pollution plastique : Malgré des avancées, échec d’un accord mondial

  • Pollution plastique : à Genève, les négociations de la dernière chance pour un traité ambitieux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

179國齊聚日內瓦 塑膠污染條約談判進入關鍵階段 | Gaya 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