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馬時期護身符揭示古羅馬人對三葉蟲化石的迷戀與信仰

编辑者: user2@asd.asd user2@asd.asd

在西班牙西北部的羅馬時期遺址 A Cibdá de Armea,考古學家發現了一件擁有 2,000 年歷史的羅馬時期護身符,這件護身符是由一種已滅絕的海洋節肢動物——三葉蟲的化石製成。這項發現是首次證實羅馬人曾將如此古老的化石用於個人飾品,並暗示了當時人們對這些史前遺物的獨特理解與重視。

這塊可追溯至 4.5 億年前中奧陶紀時期的三葉蟲化石,其保存狀態顯示為天然鑄模,並礦化為氧化鐵,呈現出獨特的紅褐色調。這種保存方式與來自約 430 公里外伊比利亞中部地帶的標本相似,表明這塊化石是經過古羅馬人有意運輸的。經過顯微鏡檢查,在化石的左側和底部發現了七個人工刻面,這表明它被加工成適合作為吊墜或手鐲的裝飾品。由於沒有鑽孔,推測它可能是鑲嵌在黃金或白銀等金屬中。

此化石與一枚刻有公元前 27 年至公元 14 年在位的奧古斯都皇帝的青銅幣一同出土。歷史記載顯示,奧古斯都本人就對化石頗有研究,他從希臘進口化石,並在卡普里島挖掘化石,甚至被認為創建了羅馬最早的古生物博物館之一。這項發現不僅是羅馬時期首次確認的三葉蟲化石,也是全球已知人類在千年以前故意收集和使用的三葉蟲化石中僅有的三例之一,更是考古學上第十一例發現的三葉蟲化石。

這塊三葉蟲化石的發現,為我們深入了解古羅馬社會的文化和象徵意義提供了寶貴的視角。研究人員認為,三葉蟲的外觀可能啟發了當時人們製作具有保護和療癒作用的物品。這些化石被視為具有特殊力量的「神聖」物品,反映了古羅馬人對自然界中神秘事物的崇敬。化石的來源地分析顯示,它來自西班牙中部地區,距離發現地超過 430 公里,這進一步證實了其作為珍貴物品被長途運輸的歷史。這項研究發表在《考古學與人類學科學》期刊上,題為「羅馬時期化石的重要性:早期帝國背景下的首例三葉蟲發現」。這項發現不僅填補了古羅馬時期人類與化石互動的歷史空白,也再次證明了化石自古以來便不僅僅是科學知識的載體,更是承載著奇蹟、崇敬與信仰的物件。

古羅馬人對化石的迷戀不僅體現在個人飾品上,歷史記載也表明,包括奧古斯都皇帝在內的許多人,都將這些史前遺物視為具有神秘力量的物品。這些發現為我們理解古羅馬人的世界觀和他們與自然界互動的方式提供了獨特的視角。

來源

  • The US Sun

  • Ancient Romans likely used extinct sea creature fossils as amulets

  • Significance of fossils in Roman times: the first trilobite find in an early Empire context

  • Ancient Fossil Turned Amulet Found at Roman Site in Spain

发现错误或不准确的地方吗?

我们会尽快处理您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