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旨在拆除無家可歸者營地並將其安置於治療機構的聯邦政策,正引發當地住房倡導者的批評。這項旨在解決無家可歸問題的行政命令,被部分人士認為破壞了既有的「住房優先」策略。像 Tenfold 這樣經營緊急和永久庇護所的組織認為,穩定的住房是個人在其他生活領域取得進展的先決條件。他們擔心,聯邦命令可能鼓勵的強制遷移,會導致無家可歸者面臨更大的不穩定性和負面的健康結果。研究顯示,營地清除行動(或稱「掃蕩」)不僅無法終結無家可歸的現象,反而會損害健康、福祉,並破壞與照護的連結,同時也削弱了通往住房和經濟穩定的途徑。此外,這些行動會對受影響者造成心理壓力,可能加劇原有的身心健康問題。
蘭開斯特郡的官員則重申他們對「住房優先」模式的承諾,同時也承認聯邦做法可能對當地行為健康資源造成壓力。然而,全國性的研究指出,營地清除行動的成本高昂,且長期效益有限。例如,2019 年芝加哥清除營地的花費為 14 萬美元,而聖荷西則高達 490 萬美元。若清除行動未包含協助無家可歸者轉向更永久住房的服務,則難以解決導致營地產生的根本挑戰。與此同時,「住房優先」模式已被證明是解決無家可歸問題的有效方法。研究顯示,與傳統的「先治療後住房」模式相比,「住房優先」模式能顯著提高住房穩定性,例如有研究指出,在六年的追蹤期後,「住房優先」組的參與者有 85% 的時間能穩定居住,而傳統模式組僅為 60%。此外,「住房優先」模式在降低醫療保健成本方面也顯示出效益,例如減少急診室就診和住院天數。在蘭開斯特郡,當地組織也致力於透過「住房優先」策略來解決無家可歸問題,並已取得初步成效,例如在 2024 年 1 月的點名統計中,有近 600 名無家可歸者,其中 122 人無住所,這比 2023 年增加了 13.5%。儘管面臨挑戰,蘭開斯特郡的無家可歸者服務系統正朝著以住房為優先的模式轉變,旨在提供永久性住所與持續性的支持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