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耳其萨姆松省维齐尔科普鲁的奥马阿贾克遗址,作为赫梯文明重要的宗教中心——内里克圣城,近日迎来了其考古发掘的第20个年头。为纪念这一里程碑,当地于2025年8月18日至19日举办了“维齐尔科普鲁考古与文化遗产研讨会”,会上公布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新发现,进一步揭示了这座古老城市的辉煌过往。
发掘项目负责人、著名近东考古学教授拉纳·齐雄(Professor Dr. Rainer Czichon)在会上正式确认了内里克圣城的精确位置。他同时宣布,考古团队在此次发掘中出土了26片楔形文字泥板碎片。这些珍贵的史料中提及了内里克的天空之神(或称风暴之神),其内容与遗址的身份相互印证,为研究赫梯宗教信仰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证据。在赫梯信仰体系中,内里克的天空之神不仅是掌管风雨雷电的神祇,更是赫梯帝国重要的精神象征,其祭祀活动在古代社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经过长达九年的不懈努力,考古学家们还在内里克遗址内发现了传说中的圣泉。更令人惊喜的是,在圣泉的遗迹中,发掘出了包括农具、纺织工具、轭具碎片和投石索等在内的多种罕见的木制有机文物。其中,一件木制农具的珍贵程度尤为突出,据了解,在全球范围内仅有三件同类物品被发现,另外两件分别珍藏于埃及,这批文物的保存状况之完好,实属不易,它们在水下环境中得以长久留存,为我们展现了古代工匠的智慧与技艺。
此外,考古团队还在圣泉区域发现了一枚距今约3000年的榛子壳。初步测定,这枚榛子壳可能来自赫梯时期,并有望成为黑海地区已知最古老的榛子样本。黑海地区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水下条件,为有机质文物的保存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使得这些来自遥远过去的物质信息得以跨越千年,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也印证了黑海地区在古代农业发展和贸易往来中的重要地位。
此次研讨会汇聚了包括萨姆松副州长汉切尔·巴什图尔克(Hançer Baştürk)、翁杜兹·梅伊斯大学副校长阿伊什·普纳尔·苏梅尔教授(Prof. Dr. Ayşe Pınar Sumer)在内的多位政府官员、学术界代表及文化界人士。萨姆松州长奥尔罕·塔夫利(Orhan Tavlı)表示将继续支持考古发掘工作,并透露2025年度的投资项目评估正在进行中。此前,在8月9日举行的总统府国际考古学研讨会上,齐雄教授和耶尔马兹副教授已就内里克古城发掘成果进行了展示,强调了该地区深厚的考古与文化价值。
随着第20次发掘季的圆满结束,奥马阿贾克遗址的考古工作预计将持续推进,不断为我们揭示赫梯文明及其所处时代的更多秘密,也让我们得以一窥古老文明在时间长河中留下的深刻印记,感受人类文明的传承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