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天問三號火星樣本返回(MSR)任務計畫於2028年發射,預計於2030至2031年間完成樣本返回。這項雄心勃勃的任務旨在收集火星樣本,以尋找生命跡象、研究火星地質並分析火星大氣。
中國國家航天局(CNSA)已開放國際合作機會,邀請全球合作夥伴共同參與天問三號的科學載荷開發。該任務包含著陸器、升空器、服務艙、軌道器及返回艙,搭載六項科學載荷。著陸器將利用機械手臂和鑽探裝置,從火星表面及深達兩公尺處採集樣本。
同時,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因成本上升及時程延誤,正在重新評估其火星樣本返回計畫。原訂約110億美元、2040年完成樣本返還的計畫正被重新考量。NASA正探索與私人企業合作,以降低成本並加快時程,目標是在2030年代完成樣本返還。
天問三號任務的成功,將大幅提升我們對火星及外星生命可能性的理解。中國的進展與NASA面臨的挑戰形成鮮明對比,也反映出太空探索及國際合作的持續演變。對於臺灣及香港而言,觀察此類國際太空計畫的動態,有助於深化我們對全球科技發展趨勢的認識,並促進區域科學合作與民主價值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