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青年技能日之际,尼日利亚-中国战略伙伴关系(NCSP)启动了一系列倡议,旨在通过人工智能(AI)和数字技能发展赋能尼日利亚青年。其中,如何确保女性能够平等地从中受益,并消除潜在的性别偏见,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议题。
NCSP总干事约瑟夫·奥拉孙坎米·特格贝强调了与中国进行技术转让的战略合作,以促进创新。尼日利亚政府在2023年10月启动的“300万技术人才(3MTT)计划”旨在到2027年培训300万尼日利亚人掌握技术和数字技能,为数字劳动力发展做出贡献。然而,这些举措是否充分考虑了性别差异,以及如何确保女性在技术领域的参与度,仍然值得关注。
中国驻尼日利亚大使余敦海重申了中国致力于通过战略合作,在尼日利亚促进性别平等和妇女赋权。中国已投资于各种旨在通过教育、职业培训和能力建设方案来提升尼日利亚妇女地位的倡议。例如,中国土木工程建设公司(CCECC)培训了一名尼日利亚女列车员,尼日利亚妇女在信息通信技术领域的作用日益增强,中国渴望加强在这些领域的合作。中国还拥有健全的性别平等法律框架,包括100多部保障妇女权利的法律。中国妇女的预期寿命有所提高(平均接近81岁),教育方面实现了性别平等,妇女在劳动力中的参与度显著提高——妇女占中国劳动力的45%,互联网行业的创业者占55%。
尼日利亚国家信息技术发展署(NITDA)正在带头推动一场变革,旨在将尼日利亚妇女纳入人工智能(AI)和数字经济。NITDA署长Kashifu Inuwa CCIE在“Innovate Her 25”会议上重申了这一承诺。Inuwa强调,真正的创新并非孤立地发展,而是通过协同伙伴关系和集体努力来实现的——这些原则深深植根于NITDA的运作理念中。
NITDA的人工智能战略规定,至少40%的项目直接惠及妇女和弱势群体。NITDA还制定了一项性别包容战略,以指导在培训和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干预措施。NITDA将于2025年9月举办一次人工智能领导人峰会,汇集来自非洲大陆各地的利益攸关者,以促进一个协作环境,为非洲建立一个统一的人工智能愿景。
尽管如此,仍需警惕AI可能加剧性别不平等的风险。例如,如果AI算法的训练数据中存在性别偏见,那么AI系统可能会延续和强化这些偏见。因此,在AI的开发和部署过程中,必须采取措施消除性别偏见,确保AI系统能够公平地对待所有性别的人。
总而言之,尼日利亚-中国在人工智能和数字技能领域的合作,为尼日利亚青年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为了确保这些机遇能够惠及所有青年,特别是女性,必须在项目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充分考虑性别因素,消除性别偏见,并为女性提供平等参与和发展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