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中国能源贸易呈现出冷热不均的态势。成品油出口量达到了近13个月来的最高点,显示出国内炼油能力与国际市场需求的良好衔接。然而,液化天然气(LNG)的进口量却同比下滑,与此前预期的创纪录高位形成反差。
数据显示,2025年7月,中国成品油出口总量为534万吨,同比增长7.1%,创下自2024年6月以来的月度新高。其中,柴油出口表现尤为突出,当月出口82万吨,同比增长53.2%。汽油出口量也增长了18.6%,达到93万吨。航空燃油出口量则持续增长,当月出口197万吨,同比增长10.9%,创下2025年3月以来的最高纪录。
与此同时,中国在7月份的液化天然气(LNG)进口量为544万吨,同比下降6.7%。尽管这是自2025年1月以来的最高月度进口量,但整体趋势与此前因经济刺激措施而预测的创纪录高位不符。分析人士认为,LNG进口下滑的原因可能包括国内工业需求疲软、国内天然气产量增加以及管道天然气供应的增加。
从宏观经济层面来看,中国7月份的工业产出增长放缓,零售销售不及预期,表明国内和外部需求均面临挑战。经济学家指出,成品油出口的强劲增长可能意味着国内炼油能力得到了充分利用,并将部分产品转向国际市场。而LNG进口的下滑则暗示着国内能源供应的多元化以及对特定能源形式依赖性的变化。
这种能源贸易格局的变化不仅影响中国的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也对全球能源市场的供需平衡和价格产生深远影响。中国成品油出口的增加可能为亚洲地区的燃油供应提供支持,而LNG进口的减少则可能对全球天然气价格和相关能源公司的盈利能力构成压力。